一個喜歡 分享、學習、創作 的 動畫社群!

2015 法國安錫動畫影展 得獎名單 -長片、短片、學生影片

affiche-annecy-2015-paysage.jpg

長片類 Feature film

最佳影片 水晶獎 Cristal Award

April and the Extraordinary World 四月的燦爛日子

導演/Franck Ekinci、Christian Desmare  國家/ 法國、加拿大、比利時  / 影片介紹
頒給Franck Ekinci 和 Christian Desmare共同執導的『四月的燦爛日子』( April and the Extraordinary World) 。這部片的執行動畫是曾經製作『茉莉人生』的團隊Je Suis Bien Content。故事是改編自法國知名漫畫家塔第(Jacques Tardi)的圖畫書『四月』 (APRIL) 。本片找來瑪莉詠·柯蒂亞(Marion Cotillard) 配音, 美國地區行銷及發行是由曾經操作六次奧斯卡最佳長片的公司Gkid來做,本片問鼎明年奧斯卡的機會頗大!(影片)

 

avril_home_1170x730.jpg

 

評審獎 Jury Award

Sarusuberi: Miss Hokusai 百日紅

導演/ 原惠一 國家/ 日本 / 影片介紹
【摘錄】改編自 杉浦日向子繪製的歷史漫畫《百日紅》,由原惠一(成名作:河童之夏)擔任監督的作品《百日紅 ~Miss HOKUSAI~》,近日釋出宣傳影片。《百日紅》是杉浦日向子同時作為江戶文化研究家與漫畫家的代表作品,故事以日本歷史上知名的浮世繪師 葛飾北齋與他的女兒 榮作為中心,並以榮為主角,描述在江戶時代作為繪師的他與人們的生活與交流。動畫將由 Production I.G 負責製作,除了 5 月 9 日將於日本上映外,官方也宣布作品將於法國、英國等 6 個海外國家上映。

 

觀眾票選獎 Audience Award

Long Way North 遙遠北方

導演/ Rémi Chayé 國家/ 丹麥、法國 / 影片介紹
「凱爾經的秘密」導演Rémi CHAYÉ所推出的新作品,描述一個俄羅斯女孩追隨自由意志,前往北極尋找探險失蹤的祖父的故事。

 

短片類 Short film

最佳影片 水晶獎 Cristal Award

We Can't Live Without Cosmos 人人都想當太空人

導演/ Konstantin BRONZIT 國家/ 俄羅斯 / 影片介紹
俄羅斯導演康斯坦丁·布朗茲(Konstantin BRONZIT)執導的『人人都想當太空人』《 We Can't Live Without Cosmos》這部作品一如布朗茲以往的風格,幽默諷刺的影像語法道出訓練太空人的瘋狂行徑,流暢的2D動畫,再次展現布朗茲的大師功力!(預告影片)

We can't live without cosmos Trailer.jpg

 

評審團特別獎及觀眾票選獎 Jury Distinction & Audience Award

World of Tomorrow 明天過後

導演/ Don Hertzfeldt 國家/ 美國 / 影片介紹 

 

第一部影片獎 Award for a first film

Guida 蓋意達

導演/ Rosana Urbes 國家/ 巴西 / 影片介紹 

 

評審獎 Jury Award

The Master 主人不在家

導演/ Riho Unt 國家/ 愛沙尼亞 / 影片介紹

 

學生作品 Graduation film

最佳影片 水晶獎 Cristal Award

My Dad  我的父親

導演/ Marcus Artimage 國家/ 英國 / 影片介紹
頒給英國皇家藝術學院(RCA)學生Marcus Artimage的作品『我的父親』。故事內容描寫孩子如何受到父親影響,喪失對世界探索的大好機會。導演除了手繪,也加上剪紙拼貼等混合媒材。創意十足!

 

評審團特別獎 Jury Distinction

Brume, cailloux et métaphysique 抽象的世界

導演/ Lisa Matuszak (安顧勒美商業公會動畫電影學院 EMCA) 國家/ 法國 / 影片介紹

 

評審獎 Jury Award

Edmond  艾德蒙

導演/ Nina Gantz (英國國家影視學院NFTS) 國家/ 英國 / 影片介紹

 

台灣入圍 Taiwan Nominated

台灣去年全軍覆沒,今年則有兩部學生作品入圍(灑花),可喜可賀。一支是南臺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6位學生的畢業作品【奈ㄝ安捏 What's going on with Annie】,另一支則是紐約School of Visual Arts畢業的Nai Wei Liu 劉乃瑋的【Something Important】,兩支作品都是手繪動畫,故事敘事性不強,但是風格都相當的特立吸睛,有讓人著迷的影像魅力,由此也可看出安錫評審的口味。

奈ㄝ安捏 What's going on with Annie

Something Important


協力編撰: 2015 TIAF 臺中國際動畫影展 官方臉書

TIAF.jpg

 

徒手做樂器 - 300 壯士 2 - 聲音幕後

artemesia_3.jpg

藝名 Junkie XL 的荷蘭籍音樂家 Tom Holkenborg  是《300 壯士 2 : 帝國堀起》的配樂。他也是最近火紅的《瘋狂麥斯:憤怒道》的配樂。

Junkie XL 說: 我想替《300 壯士 2 : 帝國堀起》中,Eva Green 飾演的女戰士角色 Artemesia 寫一個既強悍又性感的主題曲,但是我找不到適合的樂器,於是我就乾脆自己來做一台。這個樂器是鋼琴跟吉他的混合體,但,它是用打擊的方式彈奏的。這個樂器重達三百磅,為了避免敲打的太起勁時,樂器垮掉,把我脖子夾斷,所以,我在彈奏時,都會戴個鎮暴警察用的頭盔來保護自己。

instrument1.png

helmet.jpg

另一個為了這部片做的樂器是,古代希臘人吹的 Aulos (阿夫洛斯管),它的聲音像很薄的 Bagpipes (蘇格蘭風笛) 。Junkie XL 說: 我們在幾根很粗的吸管上面挖洞,然後,裝上現代的吹嘴,經歷一番實驗後,最後就仿造出這個古代樂器的聲音。

aulos1.jpg

aulos2.png

動點腦筋,轉個彎,沒有任何聲音是做不出來的 ! 

 

資料來源:《300 壯士 2 : 帝國堀起》聲音幕後

為何「柯恩兄弟」的電影,聲音都做的那麼棒

coen1.jpg

「紐約翠貝卡電影節」Tribeca Film Festival 找來了「柯恩兄弟」Coen Brothers 的御用「配樂師」Carter Burwell 和御用「音效剪輯師」Skip Lievsay 來參加它們的音樂與音效專題活動。這兩位音樂人將大談他們在柯恩兄弟電影中所扮演的特殊角色。

柯恩兄弟倆很少上媒體,所以,他們的幕後世界,也很少人知道,但是,剛好因為這個活動的關係,這兩位重量級音樂人就能大談他們跟這兩位大師級導演的合作關係,剛好也能彌補柯恩兄弟倆很少上媒體的空缺。

這個專題活動由「杜比學院」Dolby Institute 館長 Glenn Kiser 主持,議程是一段接著一段 Carter Burwell 和 Skip Lievsy 製作過的音樂與音效片段。從談話中理出的脈絡,也是本文的重點,就是 -「聲音設計」- 如何讓柯恩兄弟的電影偉大。

 

從「劇本階段」開始,柯恩兄弟倆就會開始策劃「聲音」和「音樂」。

在進入正題前,杜比館長 Kiser 先放了一段「撫養亞利桑那」Raising Arizona 電影中,很有名的追逐戲。「尼可拉斯凱吉」飾演的角色 H.I. ,剛從雜貨店裡偷走一包 Huggies 紙尿褲,然後,接著一連串瘋狂的喜劇橋段也就就此展開了。這個橋段,越到後面角色越多 - 警察、狗、拿散彈槍的收銀員 - 全部都出動了,但節奏完全沒有要慢下來的趨勢。

這個橋段最讓人驚艷的點,其實是完全看不到的,就是,柯恩兄弟會把每部片,當然也包含這段戲在內的所有「視覺」與「聽覺」設計,全部都鉅細靡遺的編排出來。配樂師 Burwell 說: 他們在寫劇本時,就知道聲音與音樂的重要性。劇本中,會有刻意留給聲音的地方。這是許多電影人常常忽略的地方,也因此,柯恩兄弟倆的劇本長相,可能會有好幾頁是沒對白的,這幾頁,就是留給音樂與音效發揮的。

 

Burwell 和 Lievsay 總是一起合作,所以互相妥協,就變的很重要

配樂師 Burwell 說: 當音樂與音效部門溝通不良時,一聽就知道了。當聲音數位化後,「聲音控制器」fader 似乎只要一直開著就好了,但是,這樣做的結果就是,整個電影的「聲音設計」跟噪音沒兩樣。因為沒有人決定,哪些聲音是重點,哪些聲音不是。

Burwell 說: 音樂與音效必須有自己的 "moments" (自己發光發熱的時刻)。當音樂與音效重疊在一起時 (它們時常重疊的) 它們仍然是在互補的,而不是在互斥的。所以,讓音樂與音效各至發揮自己的 "moments" 是非常重要的。作法是,Burwell 接著說: 當 Lievsay 的音效在走高頻時,我的音樂就會走低頻。當我的音樂在走高頻時,Lievsay 的音效就會走低頻。

 

有時無聲勝有聲

電影世界中,沒有聲音的畫面,時常會用「細微的聲響」來表現。音效師 Lievsay 解釋說: 例如「黑幫龍虎鬥」Miller's Crossing 中,頻頻出現的「樹枝磨擦聲」,就是運用這個道理。

Lievsay 繼續解釋: 當你要強調一個場景很安靜時,你可以加入些很小聲的東西,讓觀眾想「哇! 」我連「樹枝磨擦聲」都聽的到,那現場一定很安靜。同樣的道理也運用在「險路勿近」No Country for Old Men 中,Burwell 解釋說: 我在這部片中不用傳統配樂,而選擇用「恒穩態聲音」steady state sound 當配樂,因為我覺得傳統配樂會減弱這部片的張力。

當然,傳統配樂也是有增加戲劇張力的時候,但是,Burwell 接著說: 有時無聲的狀態,是最有張力的。( 因為:「無聲」與「有聲」是相對的。這場戲的無聲,會突顯下一場戲的有聲,這場戲的有聲,會突顯下場戲的無聲,張力是對比出來的) 那就是為什麼,這部片最終會選擇用「恒穩態聲音」做配樂,因為這種聲音,沒有頭,沒有尾,聽的到,也很容易忽視,跟有對白的吵雜聲做對比後,無聲的恐怖感馬上就出來了。這部片的配樂,有時就會直接拿「西藏頌缽」(Tibetan singing bowls) 的聲音,跟風聲或車呼嘯聲混在一起,讓觀眾聽不出來有音樂,但其實是有的。

 

對柯恩兄弟來說,什麼都比不過現場錄到的聲音

這兩兄弟,最神奇的地方是,他們總是能在拍攝現場,錄到所有他們要的對白。Lievsay 說: 在「險路勿近」中,每一句在現場錄到的對白,回去都能用。除了兩句以外,一句是因為「湯米·李·瓊斯」Tommy Lee Jones 在把馬牽到拖車上時,馬蹄聲跟講話聲重疊了,另一句是因為「哈維爾·巴登」Javier Bardem 的口音不標準。但,第一句,最後導演還是喜歡馬蹄聲跟講話聲重疊的質感,所以也留下了。整部片就只剩一句不標準的對白須要做 ADR (後製配音)。

 

(註一): 想聽整場活動的完整錄音,可點入: 這個連結

(註二): 柯恩兄弟是本屆 (2015) 坎城影展 (Cannes Film Festival) 的評審團主席

(註三): 延伸觀看: 聆聽馬丁史柯西斯無聲的藝術

 

 

原文連結: Tribeca: Here's Why the Coen Brothers' Films Always Sound Magnificent

聖誕節的秘密 Klaus

klaus_pablos.jpg

手繪動畫師的逆襲!吸取 CGI 質感菁華的"全手繪動畫" !!

 

因為近年來 CG 動畫的大受歡迎,讓手繪動畫電影產業大受打擊,幾乎消失在主流市場的鎂光燈下,但是手繪動畫有其獨特魅力,那該如何運用這種手感魅力重新奪回世人目光呢?產業的未來又將何去何從呢?這一直是許多手繪動畫師在思考的大哉問。於是,西班牙的老牌手繪動畫工作室 The SPA Studios 找出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答案:觀眾喜歡 CG I動畫,那就給他們「全手繪」的 CG 動畫吧!但比 CG 更精緻漂亮的貼圖質感,比 CG 更靈活深刻的動畫表演!比 CG 更具溫度與體積感的光影色調!

klaus_pablos_b.jpg

值得一提的還有本片來自西班牙的導演 Sergio Pablos,迪士尼動畫師出身的他手繪功力深厚強大,曾經擔任過《泰山》 Tantor、《星銀島》 Dr. Doppler 的指定角色動畫指導,但又因為他後來成為了電影《神偷奶爸》系列的原創者之一,因此成了少數能真正靠動畫發大財的一線動畫師,後續來陸續參與開發了《里約大冒險》、《星星大作戰》...等名作。在馬德里擁有自己的動畫開發工作室 SPA Studios。

 

他接受採訪時提到:他很喜歡CGI動畫,也參與過許多好專案,但他一直對手繪動畫難以忘懷,並且一直在問自己:究竟手繪動畫電影在這個時代該以何種面貌生存下去?最後,他有了兩個心得:視覺上,手繪動畫要跳脫過去,不能耽溺於懷舊風格,尋找手繪與 CGI 風格的中點;內容上,必須找到適合手繪動畫發揮的題材和強項,基於這兩個理由, 《Klaus》因此誕生。

Snap159.jpg

《Klaus》是在描述聖誕老人的起源故事,郵差學院成績糟糕的男主角 Jesper,畢業後被分發到一個冷得要命的南極圈小島開發業務,但他發現這裡的人彼此不合,很少聊天更不用說寫信了,正當他快要放棄時,他意外發現了一個神秘獨居的木匠 Klaus,有著滿屋子的木製玩具以及創造它們的巧手天賦。於是這段友誼開始超展開,締造了未來家家戶戶在某個日子都要掛上襪子、清理煙囪、當個好客鄰居的佳話美談。(超譯來源 )

 

籌資短片中的動畫主要由 Sergio 和另一名動畫師兩人獨力完成,工具上使用了手繪動畫軟體 TVPaint,他們現在希望能藉著這支短片來吸引投資人與合製公司參與做成電影長片,於是後來就找到了 Netflix。除此之外,還希望能打造出不同以往手繪動畫的工作流程(Pipeline),另闢蹊徑,完成這場大膽的動畫冒險。據傳本片同時也將代表 Netflix 挑戰奧斯卡最佳動畫常片寶座,因此預計將在北美 11月8日 上院線,一周後上到 Netflix 平台。在這個 3D 商業動畫電影掛帥稱王的年代,不走院線發行但卻擁有雄厚資金與廣大觀眾的串流平台 Netflix,確實是對獨立製片的影人有很大助益,也讓我們觀眾因此有更多元的觀影選擇。

Sergio Pablos 2015 DemoReel

 

影片截圖 Stills

klaus_pablos_c.jpg

klaus_pablos_d.jpg

Snap160.jpg

Snap161.jpg

Snap162.jpg

Snap163.jpg

Snap164.jpg

Snap165.jpg

Snap166.jpg

Snap170.jpg

Snap167.jpg

Snap168.jpg

Snap169.jpg

Snap171.jpg

Snap157.jpg

Snap158.jpg

參考資料:Sergio Pablos Talks About His Stunning Hand-Drawn Project ‘Klaus’ [Exclusive]

 

  • 作者 Maowei LO 羅茂偉
  • 分類: 分享文章

誰能不愛黃色小小兵...的爸爸 - 上

風靡萬千少女,改善社會風氣 (是嗎?)
受到全球影迷鍾愛不已的搞笑反派“黃色小小兵”即將在今年夏天推出真正以他們為主角的動畫電影。而這些迷人的瘋狂小傢伙們到底是由誰創造出來的呢?

螢幕截圖 2015-05-30 17.46.49.png
Pierre Coffin (皮耶·歌芬)

電影導演,法籍印尼裔,1967年出生,知名作品:《神偷奶爸1+2》加上無數搞笑動畫廣告作品。

螢幕截圖 2015-05-30 18.24.59.png

螢幕截圖 2015-05-30 18.27.23.png

螢幕截圖 2015-05-30 18.28.18.png
天啊~~誰能不愛這些漸漸der黃色小小兵呢?就好像是無數個史提芬·周的化身湊在一起大打對手戲,實在是太~銷魂了,完全對了我的胃啊 ( <—下流呸子 );我在法國也待了三年卻不知道原來老法也可以這麼幽默,另一組 Made in France 的雷曼兔同樣也令我心儀不已爆笑不償命,如果有一天他們同演一部片互相較勁不知會如何呀?(遠望)

Télérama

法國最重要的文化雜誌 Télérama (電視全覽) 特別針對黃色小兵的作者 Pierre Coffin (皮耶·歌芬) 寫了一篇專題式的報導。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創造出這麼白ㄌㄢˋ角色的老法到底是何方神聖吧!
原始文章link

Avec les millions encaissés par ses deux films, beaucoup se seraient déjà acheté une dégaine de réalisateur vedette. Lui, il semble planer. Sans avoir besoin de regarder les chiffres du box-office. Face au score astronomique du second Moi, moche et méchant, qui a fait encore mieux que le premier en 2010, Pierre Coffin trouve les mots de celui qui débarque : « Vous êtes sûr qu'on soit arrivés si haut ? »
隨著神偷奶爸兩部片的巨大成功,湧進來的鈔票大概早讓許多人擺上一副高高在上的臭嘴臉了,可是他,依然故我。無需到售票亭一一檢視票房,面對甚至超越2010年神偷奶爸第一集的巨大成功,Pierre Coffin 有些遲疑地說:我們真的有那麼成功嗎?

Dans sa bulle du cinéma d'animation, où faire un succès ne signifie heureusement pas qu'on s'est aussi fait un nom, il cultive les joies de l'anonymat. Pas malheureux d'être un peu caché, au générique des deux Moi, moche et méchant, derrière son coréalisateur, l'Américain Chris Renaud. Tous deux ont rejoint l'antenne parisienne du studio Universal, qui a lancé une production de longs métrages d'animation, fabriqués avec le savoir-faire d'un petit studio français, Mac Guff.
幸好,在他成功營造的動畫世界當中,出名的是動畫角色而不是他本人,他得以享受默默創造歡樂的快感。Pierre 也並不介意在《神偷奶爸二》 的幕後名單中,他的名子被排在共同導演,美國人 Chris Renaud 的後頭。Pierre Coffin 和 Chris Renaud 早年一起加入了環球影業在巴黎的分部,環球影業正試著與法國當地的“小型”製作公司 <Mac Guff> 共同製作長片動畫電影並仰仗法式的Know-How。

Dans cette aventure, qui fait maintenant rêver Hollywood, Pierre Coffin est l'élu frenchy, le talent gagnant. Et fait tellement tout pour ne pas en avoir l'air qu'on en viendrait presque à se demander : pourquoi lui ?
經過這次的”冒險”,才華洋溢的 Pierre 大大驚艷了好萊塢並被選為最有才華的作者。樸實的他不顯驕氣,幾乎無人質疑他的成功。

Derrière les lunettes et les yeux rieurs de ce garçon de 46 ans aux cheveux grisonnants et à la dégaine d'adolescent, les chasseurs de tête de l'animation ont repéré, depuis longtemps, un petit génie. Que nous avons nous-mêmes pu apprécier, sans le savoir : il y eut un cochon nommé Dédé, à qui deux oies apprenaient comment gratter des dés, dans une pub de la Française des jeux ; il y eut des loups qui dévoraient des pastilles Vichy ; des ours qui faisaient du ski et des éléphants qui couraient derrière une voiture conduite par des chiens, tous emmenés par un petit écureuil, mascotte d'une banque bien connue.
這個46歲的大男孩,藏在眼鏡後面的是一對總是笑瞇瞇的眼睛以及童顏鶴髮的有趣模樣。對於許多動畫界的明眼人而言,他們早已預見這位仁兄一定是顆明日之星。其實許多人早已看過他的作品只是不知道原來是他啊 (一旦看過應該馬上恍然大悟)。
文章列舉了三個 Pierre Coffin 三個知名的廣告作品,分別是法國的刮刮樂廣告、Pastille de Vichy 八角形糖果廣告以及法國儲蓄銀行的松鼠系列廣告。


Cette ménagerie, c'est le CV de Pierre Coffin. Dont les agences de marketing se sont disputé le coup de crayon pendant dix ans. « Je suis simplement tombé au bon moment, dit ce grand modeste. Comme beaucoup d'autres Français qui travaillent dans l'animation, j'ai fait l'Ecole des Gobelins. Quand j'en suis sorti, en 1997, c'était le début des images de synthèse et je m'en suis servi pour créer des personnages, ce qui était nouveau. Ça a fait parler de moi. »
上述這一系列的動物展示 (作品中的主角都是動物) 就是 Pierre Coffin 的履歷表,無庸置疑的幽默效果讓許多廣告公司在十年間爭相不斷希望與他合作。這位樸實的老兄只是淡淡的說:我只是剛好處在一個對的時間點罷了。跟許多法國動畫工作者一樣,我在1997年畢業於 Gobelins 學院 (注:鬼一般等級的視覺藝術學院),當時正是影像特效合成走紅的階段,而我反而專注在創造角色,這一點在當時挺新潮的也使得許多人開始注意到我。

Si ces petits personnages animés sur ordinateur étaient des animaux, c'était presque, à en croire l'intéressé, décidément plein d'humilité, par manque de dextérité. « Je n'arrivais pas à dessiner des humains. A l'école, les copains crayonnaient des jolies pépées et moi, je ne pouvais faire que des bestioles, des nounours, des koalas. Je n'arrivais pas non plus à copier le style Walt Disney, ce qui aurait pu m'aider professionnellement. J'étais prisonnier de mon style à moi. » Un heureux blocage qui lui ouvrit les portes de TF1, où il créa la série animée Pat et Stanley (un hippopotame et un chien), puis celles de Moi, moche et méchant. Où la nouvelle petite bestiole prit les traits du désormais célèbre Minion.
而為何他所畫的角色幾乎都是動物呢?Pierre 果斷地說那是因為技術不好。《 我不會畫人!在學校時的好朋友們都可以輕鬆地畫出美女,而我只畫得出奇怪的蟲子、毛絨絨的熊或是無尾熊之類的東西。我甚至連模仿華特迪士尼的風格都做不到,而這可是可以大大提升我的專業水準。我有點像是被我自己的風格所囚禁起來的一個人。 》但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也正如此而為他開啟了進入 TF1 法國電視一台的機會,而他當時創造了第一部動畫影集《 Pat & Stanley 》關於一隻河馬與狗的故事,接著便是鼎鼎大名的小小兵,神偷奶爸系列直到今天的小小兵主題電影。

 

螢幕截圖 2015-05-30 21.02.33.png

 請接 <誰能不愛黃色小小兵...的爸爸 - 下>

 

本文章轉載自Télérama,圖片等資料皆從網路轉載,由本人免費不專業翻譯並分享。 

來自怪獸電力公司幕後老闆的一封信

螢幕截圖 2015-05-19 11.00.56.png

Whatever you like doing, do it!
追求所愛,不必猶豫。

Pete Docter 

相信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不會聽過這個名字,但可能很多人都看過 Pete所寫的玩具總動員、瓦力,執導的怪獸電力公司、天外奇蹟等作品,他是皮克斯的電影導演、動畫師、編劇、經典,是你成長的回憶建築者之一。

我本人也在今年選擇創業,投入我所熱愛的創作工作。在我讀過無數成功人士的經驗談加上我的親身實驗後,我發現... 原來大家說的都是真的!做你熱衷的事並持續下去,你會更快樂。選擇你想要的生活,這個選擇會決定你面對人生的態度。

分享並翻譯Pete Docter 在 2009 年回覆美國一間中學老師 Martin Kelsey 的一封信,這封信簡述了彼特在動畫這條路上的堅持與轉折的過程,以及他所體認到的價值。我不知道這封信當年到底有沒有影響或是打動到任何一位學生 (如果有人知道的話歡迎來信分享) 但他觸碰到了某個時期人生中的我。希望這次也能觸碰到匆匆過眼這篇文章的你,哪怕只是激起一時的腦袋發熱或是啟動夢想的傻勁,那我也很爽。

螢幕截圖 2015-05-19 10.54.22.png

親愛的Kelsey先生,

我能夠向您的學生說些什麼呢?

當我在國中時,我喜歡畫卡通。當時並不是最出色的,Chad Prins (不知何許人也) 比我出色多了。但我很喜歡畫連環漫畫以及動畫,所以高中畢業後很自然的我就進入了加州藝術學院 (CalArts) 學習動畫。

CalArts 每年只招收 25 位學生,每年都會吸引某些全國最優秀的藝術家擠入。
突然間,我從原本數一數二的狠角色被一群藝術天才所包圍,我感覺我糟透了,甚至想放棄成為一名動畫師!所有其他同學都畫得比我好,我也理所當然的認為這群傢伙將來一定可以成為最棒的動畫師。

但是,我還是很喜歡動畫,所以還是繼續了下去。我做了一大堆很遜的動畫,有的幫朋友做的,有些是為了好玩而做的等等,但我得到很多樂趣,而我總試圖做得更好!

同時,當我看到身邊那群充滿才華的人並不那麼努力投入時,我感到生氣。如果我跟他們一樣有才,我可以做得更多更好。時間過去了,當年這些富有才氣的同學們也許還是畫得很好,但完全不走動畫這行了,我並不清楚為什麼會這樣。

對我而言,我最終進入了皮克斯動畫工作室工作,先後參與了<玩具總動員1、2集>的工作,指導了<怪獸電力公司>電影長片,以及今年完成了<天外奇蹟>這部新的動畫電影。
所以,學生們,不論你喜歡什麼?就去做吧,並且持續下去,努力練習。

最終,你的努力累積以及熱情終將超越天份所能給你的成就。( 無論如何,如果你真的熱愛你所做的事,其實也就不像是份工作了。)

祝 好運

Pete Docter

Whatever you like doing, do it!.jpg

螢幕截圖 2015-05-19 10.18.57.png

螢幕快照 2015-05-20 下午5.07.18.png

螢幕快照 2015-05-20 下午5.08.54.png

螢幕快照 2015-05-20 下午5.11.35.png


原文出處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