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喜歡 分享、學習、創作 的 動畫社群!

映CG專題延伸: 動畫品質與效率的拉鋸戰 #3 品質在哪裡呢?

QQ3

為了響應在映CG雜誌上的專欄,每季ANIMAPP會特地尋找一些文章來延伸在雜誌上的討論,這些分享有可能會是不同的觀點,也有可能會是在雜誌中提到的相關議題的延伸,這一次ANIMAPP特地翻譯了Jason Schleifer的部落格上針對品質與效率(Animation Quality Vs Quantity)所發表一系列文章,讓大家一起來學習這位前輩的建議與心得。

原文作者:Jason Schleifer 
原文出處 : http://jasonschleifer.com/2011/05/17/animation-quality-vs-quantity-what-about-quality/
Banner設計:Ray Lin
映CG  第十期雜誌:http://www.incgsolution.com/MZ/node/202



在上兩篇文章裡面,大多是探討如何利用一些技巧加快製作動畫的效率,那些都是用來管理時間非常基本的工具,只要用心使用這些工具我想任何努力都不會被白費。尤其是在於壓力過大時,這些時間管理工具常常協助我創造出更多的素材與靈感。 不過話說回來,這一系列文章的標題上都有"品質"兩個字,如同你所知的,當量裡面沒有質的時候,它就像是空無一物,所以接下來這篇文章,我將探討品質在這微妙關係裡面所代表的意義。

再爛的動畫即時被快速的創作出來還是爛的動畫。

在這個世界上,如果我可以選擇,我當然會錄用一個可以創作出非凡的表演動畫的動畫師,這樣自然就會淘汰那些只會創作出十五個不怎麼樣的表演的動畫師。但這只是個極端的想法對吧? 在現實世界的影片製作中,一個動畫師不可能只製作一個鏡頭,然而相對的我也更不可能去接受動畫師們一個星期做出15尺(feet)亂七八糟的動畫。(在這邊一尺等於16個影格,以24影格播放速度的影片來說,3打就等於你影片裡的2秒。依據大多數的動畫工作室都會要求,動畫師每個星期最起碼需完成3-6打,大約需完成48-96影格。) 因為再爛的動畫即時被快速的創作出來還是爛的動畫。所以如何達到我們所謂的一定品質,就顯得非常重要。

利用工具尋找在動畫裡"品質"所代表的含義。

在我回答那個問題之前,我想應該先很清楚的定義什麼是"有品質的動畫"。而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打算用一個剛學會的有趣方式去整理我的想法。它有點像是Mind map, 但在這過程我會使用便利貼這門工具。這個方法是我之前上一門叫"Sticky-note-ninja(便利貼忍者)"課,講師Kate所教導的方式,而她主要是在一間使用者經驗的公司叫做" Adaptive Path" 工作。這堂課有不少有趣的技巧,讓你透過使用便利貼來集中你的思考以及主題,而這項技巧最常被使用在與使用者界面設計。我認為這項技巧也可以被拿來探討"動畫"這個主題,運用這項技巧我們可以快速的拋出許多想法,並集中它們,然後統整出一個大綱。

現在就讓我來嘗試運用這個技巧,並找到"在動畫裡"品質"所代表的含義。Edistorm 是一個可以讓你使用虛擬便利貼的網站,我快速的在每個便利貼打上一個簡單會影響動畫品質的要點。

"http://jasonschleifer.com/blog/wp-content/uploads/2011/05/edistorm_unsorted1-1024x559.png"(圖片來源 : http://jasonschleifer.com/blog/wp-content/uploads/2011/05/edistorm_unsorted1-1024x559.png

如上圖所見,我隨意放上像是"節奏", "比例“,“情感“等等的性質字彙。在這邊你也可以任意擴張這些字彙。那接下來就比較有趣,當我們一一的把相關字彙群組化,很快得就會發現有特殊的排列組合出現。

"http://jasonschleifer.com/blog/wp-content/uploads/2011/05/edistorm_sorting1.png"(圖片來源 : http://jasonschleifer.com/blog/wp-content/uploads/2011/05/edistorm_sorting1.png)

然後我們將所分出來三個區塊加上顏色,好讓我們來做分辨。

"http://jasonschleifer.com/blog/wp-content/uploads/2011/05/edistorm_sorting2-1024x520.png"(圖片來源:http://jasonschleifer.com/blog/wp-content/uploads/2011/05/edistorm_sorting2-1024x520.png)

在左邊的性質像是"注意力", "意圖", "有趣" , "情感" "與觀眾連結" ,這些都可以被歸類成表演或是指導表演的詞彙。而右邊像是"圖像","Timing(動作韻律), "弧線", "潤飾", 這些較屬於動畫, 技術,以及跟藝術性有關的性質詞彙。而在中間區塊的詞彙則是可以隸屬於左右兩邊的性質,“對比", "娛樂" ,"獨特"。譬如說,你的角色動畫表演可以非常獨特之外,你動畫本身的鏡頭擺設也可以是獨特以及與眾不同。這些性質描述比較像是,在品質整體上進行思考的事物,不管我是專注在動畫表演或著是動畫本身,都不可以忽視這些性質。
"http://jasonschleifer.com/blog/wp-content/uploads/2011/05/edistorm_sorting3.png"

(圖片來源 : http://jasonschleifer.com/blog/wp-content/uploads/2011/05/edistorm_sorting3.png

在我很迅速的整理完後,我發現一些有趣的跡象,今天如果我要完成一個很棒的動畫鏡頭,我就必須要專注在動畫與動畫表演兩個領域上,聽起來可能有點廢話,但透過這個圖表,我可以很清楚的瞭解到,我需要注意哪些製作細節以便讓我的動畫與動畫表演更加完美。

如果當你對自己的動畫品質心存疑問的時候,可以利用這個表格很快速的問自己說,"我有檢查我的弧線嗎?" "我的TIMING還順暢嗎?" "是否有考慮到節奏呢?"。對於動畫表演的品質也一樣,"我有表現出該表達的情感媽?" "這個鏡頭是否真的有趣?""觀眾有被連結起來嗎?"

讓這些角色在不同場合表現出他們應有的表現。

在前幾篇有提到,美麗動人的動畫是必須要花上不少時間的,不管是創作出一個完美的弧線,漂亮的間距並帶著獨特的節奏感,這些都代表著你必須花很多時間去不斷的修正鏡頭。 唯一能做的事就是讓這個過程加快,所以現在讓我們來看看,如何在動畫表演這邊爭取一些幫助。

首先,我們要如何確認我們的動畫表演是最棒的?有兩點必須要清楚地知道,第一我們必須要知道"這個角色是誰?",我們必須非常清楚這些角色個性,才能夠有很明確的構想,讓這些角色在不同場合表現出他們應有的表現。

接下來,我們可以更進一步地去問,"這名角色與他父母保持著什麼樣的關係?" 他是否任何物理上的形體變化?假設說你的角色曾經在幼兒時期被釘書機夾過,他/她會如何應付一個辦公室的環境? 他會先思考才有動作,還說她會先行動後才思考後果? 這樣慘痛的經驗會讓他先透過腦袋思考,還是用他的心來體會呢?它是一位想法開放的人還是封閉的呢?她在社交場所會如何地擺放她的雙手?兩手捶捶放下?兩手交叉在胸前?還是放在腰上呢?當她緊張害怕的時候,她會要他的嘴唇還是她的指甲呢?

這些種種的問題都可以幫助你找尋到角色的特色,特殊表演方式,又或著是當這名角色並不是在主要鏡頭內,他所該擺放的姿勢,例如當另一名主角向前親吻時所產生微小的抖動。你必須在調整你的動畫前就充分瞭解這些表演相關的心理,這樣可以讓你更有自信地調到最佳的動作,而你的動畫也會越來越進步。

除了角色表演外,另一個很需要我們去迫切注意的就是,如何辨別出一個鏡頭的意義與意圖。

這將會是我下一個文章的主題:)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