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喜歡 分享、學習、創作 的 動畫社群!

故事不一定要有反派

disney

原文:  Scott Myers

 

今天在「皮克斯故事論壇」裡,看到學生 Patrick O' toole 的留言:《海底總動員》跟《玩具總動員》這兩部片中,都只有障礙物,沒有傳統的反派。我覺得這樣很棒!

這讓我想到 Andrew Stanton 的 TED 演說:

皮克斯早期,在我們都還對故事懵懵懂懂時,我們只是跟著感覺、跟著直覺走的一群。有趣的是,這樣做還帶領我們到不錯的地方。大家要了解的是,當時 1993 年,成功的動畫電影是: 小美人魚、美女與野獸、阿拉丁、獅子王。當我們找 Tom Hanks ( 湯姆漢克斯 ) 來替玩具總動員試鏡時,他就說: 你們不會要我唱歌吧?我就想: 這句話完全講出當時大家對動畫電影的刻板印象。

我們很想證明可以用動畫,講完全不一樣的故事。但當時我們都還沒有影響力。於是我們就列了一個只給自己看的神祕清單。內容如下:

  • No songs ( 不要唱歌 )
  • No “I want” moment ( 不要有「我想要」的橋段 )
  • No happy village ( 不要有快樂村 )
  • No love story ( 不要有愛情故事 )
  • No villain ( 不要有反派 )

諷刺的是,第一年我們的故事爛透了,迪士尼總公司非常緊張。它們私下問了一位很有名的作詞人 - 這裡不會具名 - 要他給我們一些建議。後來他寄了一份傳真,上面寫著:

  • There should be songs ( 應該要唱歌 )
  • There should be an  “I want” moment ( 應該要有「我想要」的橋段 )
  • There should be a happy village ( 應該要有快樂村 )
  • There should be a love story ( 應該要有愛情故事 )
  • There should be a villain ( 應該要有反派 )

謝天謝地當時我們還太年輕,太叛逆、一心只想逆向思考。我們完全不於理會。那個傳真激發我們要必須架構一個更好的故事。又一年後,我們戰勝了,想出很棒的故事。這件事證明,故事是沒有任何死規則的。

所以 

故事不一定要有反派。

沒有反派,是行的通的。但沒有障礙物,是行不通的。為什麼?

因為,角色 = 功能

所以,當我們談到「反派角色」時,脫掉外殼,他的「功能」就是當障礙物,負責阻擋主角的。

因此,故事可以不用有一個真正的反派,重點是,要有阻擋主角的障礙物。

玩具總動員就是典型沒有真正反派的電影。反派的「障礙物功能」從一個角色傳到另一個角色,一個事件到另一個事件。我稱這為「面具」。一個角色在不同場景中,會帶不同「功能」的面具,像反派面具、主角面具、伴侶面具、老師面具、騙子面具 ( nemesis, protagonist, attractor, mentor, trickster )

例如,一開始伍迪 ( Woody ) 是主角,但巴斯光年( Buzz ) 出現後,伍迪就變成反派了。他忌妒巴斯光年,導致巴斯被扔到屋外。之後,伍迪去屋外找巴斯,他們一起面對的比薩星球 ( Pizza Planet ) 事件變成反派。鄰居壞小孩席德 ( Sid ) 當然也是反派。結尾,伍迪要跳上駕駛中的休旅車時,其它玩具就變成反派。

 

原文: Stories Do Not Need a Nemesis Character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