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喜歡 分享、學習、創作 的 動畫社群!

動畫師 500 萬年薪背後的重點

vfx_loser_5_millions.jpg

原文出處 / 作者:Evan Wen

這篇商業週刊《特效雙雄都要他 23K魯蛇飆 500 萬薪》的文章ㄧ出,親朋好友真是不斷的關心我有沒有 500 萬,這數字離我太遠了,我會再努力的。

在這資訊爆炸的年代,網路、媒體充斥著各式各樣的浮誇新聞,台灣記者的文筆,說到底也是混口飯吃,大家不妨關注裡面的ㄧ些重點就好。

我入行比較晚,前輩們之間的事情,我真的不是很清楚,所以在這不多討論,但是這文章裡有個很讓我關注的重點就是:「如果你真的覺得現在的環境不適合你,那就試著去改變些什麼。」改變大環境是有點難度,但是山不轉路轉,你可以試著從這困苦的逆境中學到什麼,把它轉變成有價值的東西,不然那真的是白白受這苦了。

而文章裡提到 JC 薪水部分及爆卦的人說的 Sup (編:Supervisor 簡稱,通常在特效行業指小部門的主管、指導一職) 薪資問題,我們可以用理性客觀的角度去分析,正常來說,在苦逼的電影產業裡,國外的 lead (編:leading 也是主管的意思) 到各部門的 Sup 薪資範圍在10-16萬美金間,但是又會因為各公司的文化不同產生差異,有些公司會給很高的薪水,但是你加班費什麼就不算進去,該留到半夜就留,當然你在淡季時也不用每天做滿 8 小時,比較彈性。

另外,在國外如此細膩的分工裡,JC 所學的專業是相對稀有的,多半 FX 的人都是專精在做火、水、煙霧、破碎這類型的特效,肌肉跟布料的人才,跟其他職位比起來是真的少之又少,有些公司會歸類在 tech animator (技術型動畫師),原因是:不是每部特效片都會用上,因為有機生物的角色動畫電影成本很高,你想在實戰中磨練到真的不容易,做來做去就那麼少數幾家能做的好,所以公司覺得跟你合作的還不錯,通常就會把你留下來,畢竟新人他們也不敢用,所以這職位流通率算低,需求量也不是很大,但沒有卻不行,反而在國外變成ㄧ種優勢。


JC 在電影《白鯨傳奇:怒海之心》參與的布料模擬鏡頭剪輯

Weta (編:世界第二大的特效公司,位於紐西蘭,以《魔戒》、《哈比人》、《阿凡達》系列聞名) 是間蠻特別的公司,地理位置偏遠,人才招生不易,雖然頂著 Weta 的招牌,事實上找人還是沒有北美方便,多半是家人關係,另一方面在 Weta 的加班量是非常可怕的,也有半夜 3 點還要看鏡頭的情形,我詢問了ㄧ些那邊過來的同事,或許起薪不是那麼高,但是透過哪邊的長時間工時,又加上 JC 本身所學的少數專業,這數字是有可能達到的,至少不會相差太遠,ㄧ對韓國夫妻同事只是去哪邊做 roto paint (編:去背作業 )ㄧ年,回來直接買房,首付付清。

這幾天發現很多朋友看完之後,都ㄧ股腦的想要出國闖闖,或是說台灣怎樣,事實上是各有各的好,有著想積極改變的心態是好的,但是必須先聊解你的目的是為什麼,如果是衝著商業週刊那 500 萬出來,其實可以在斟酌ㄧ下,不是每個人的際遇都這樣,也不要再全盤相信媒體人說的話,如果用蘋果日報的口吻來寫我跟其他的台灣同事,也可以寫成這樣:「一群台灣學子遠赴異鄉,打造出漫威《美國隊長3》中悲壯的最終決戰場面,上映後口碑不斷,漫威大片一部部送上門,目前努力製作年底的奇異博士。」,看似很有氣勢,也跟事實上些微沾上邊,但事實上,這就只是一份工作,我們也只是負責各自的ㄧ小部分內容,然後共同完成。

最後想再分享個國外小故事,在就業過程中,我搬了無數次家,還記得有次我在 LA 時,星期五下午我接到ㄧ封 email,紐約有家公司問我下星期一能上班嗎,三個星期合約,我當下沒有工作,只能牙ㄧ咬,定張機票飛過去,然後事情跟我預想的不太ㄧ樣,從三星期又延長 2 星期,然後ㄧ直延下去,我就這樣睡在別人家客廳沙發,ㄧ晚 30 塊美金睡了三個月,最後才決定搬去紐約,有時候別人笑稱我海外人才,事實上能送我出來的父母才是人才,到現在薪水也沒多少,在國外的這些年,學業、事業上都是靠朋友的幫忙。

在找工作上,都靠著室友卡哥不斷的提點跟分析,才讓我找到方向,而當年剛出道也不是哪麼順利,在關鍵時刻裡 Roger 哥拉我ㄧ把,才頂著 R&H 的光環與同情,慢慢的生活穩定下來,中間還因為簽證出了問題,靠著回台夢想動畫的家齊老闆願意給我份工作,才又渡過那兩個月,我想說的是國外的生活並非每個人都那麼順利,我所看到的 6-7 成朋友也是如此,某方面來說可能過的比你還苦,到處踢鐵板,但是這就是個選擇,如果你對國外還抱持著憧憬,我還是非常鼓勵大家出來看看,看看是不是真的那麼好,有些人適合國外生活,有些人適合台灣的生活,不管如何,不要浪費了你有選擇及改變的機會,以上是我從這期商業週刊上得到的心得。

 

關於作者

溫兆銘,好萊塢專業打雜工 / 個人網站

1998 年進入復興美工後,獲獎無數,自以為是校園風雲人物,光榮代表復興美工參加全國設計技能競賽,不料一鳴驚人的刷新歷屆代表最爛名次,留下後人無法超越的成就,在這之後,從馬前市長接下台北市健康城市標誌比賽第一名的獎牌,結束了短暫卻燦爛的設計人生,再未得過任何設計獎。

2005 年起就讀魔獸世界,喔不,是 2002 年是輔仁應用美術系,課業方面沒有半點長進,課外活動卻努力培養第二專業能力,帶領團隊搶下 25 人困難模式巫妖王擊殺,擠進世界前 20 名,擅長制定計畫及招聘人員。2008 年就讀舊金山藝術研究所,求學間,參加了兩屆校內主辦,卻沒什麼人參加的 Spring Show 比賽,靠著跟老師關係比較好的原因,連續兩年,分別榮獲 lighting 組第二及第三名,並在畢業前,順利的找到幾份倒貼錢的寶貴實習機會。

2011 開始,正式進入了特效產業,流浪在世界各大城市,如舊金山、LA 、紐約、北京,溫哥華等,再各大知名電影公司裡擔任合成,例如 Method Studios, Rhythm and Hues, Pixomondo 等等,工作期間,奧斯卡得獎及提名特效大片一部也沒參與過,擅長任勞任怨及打雜工作,充分了展現出台灣人耐操的精神。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