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個編劇技巧 - Sequencing 和 Layering
原文出處: ScriptShadow
註1 - Sequence Method 會翻譯成: 「章節式創作法」
註2 - Sequencing 會翻譯成: 「章節式分法」
註3 - Layering 會翻譯成: 「分散式寫法」或「橋梁情節」
註4 - 文章中碰到這些專有名詞,避免混淆,會用 [ 原文+中譯 ] 或直接用 [ 原文 ]
Sequencing
我記得第一次接觸 Sequence Method「章節式創作法」時,有種想吐的感覺。那感覺像一個數學公式。藝術應該跟數學無關吧,藝術應該是發自內心的情感表現,不能量化的吧。
但,當我讀了些劇本後。我慢慢發現「結構」對劇本的重要性。後來我看到這句話:「劇本是電影的藍圖」打破我原本的想法。藍圖就是: 數字、位置、空間。然後,你再看看劇本,它也是一樣啊。一頁的劇本,代表電影時間一分鐘。劇本跟數學的關聯性比我想得還多。
那,什麼是Sequence Method。要了解它,要先了解「角色目標」(character goal) 。故事的前半段,最好能清楚告訴觀眾: 角色的目標是什麼。那你的電影,就是在講他追尋這個目標的故事。《法櫃奇兵》Raiders of the Lost Ark 就是「角色目標」非常清楚的電影 - 印第安納瓊斯必須比納粹黨更早找到失落的約櫃。
Sequence Method,想表達的是: 如果角色只追求「一個」目標,觀眾很快就會無聊了。觀眾是沒耐心的,他們不會等兩個小時,只為了看主角有沒有得到「一個」目標。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法是: 把你的劇本分成八段「小電影」,每段都有自己的「小目標」。這種作法叫 sequencing 「章節式分法」。
這個作法行的通,因為觀眾喜歡不斷被獎勵的感覺。觀眾雖然要看到結尾,才知道印第安納瓊斯找到失落的約櫃了沒。但前段,觀眾就可以知道他有沒有從山洞中偷出金猴子。中段,也可以知道太陽神杖的頭飾管不管用。
金猴子是個「小目標」。太陽神杖的頭飾也是個「小目標」。為什麼是 8 個「小目標」? 你當然可以寫12 個,或 4 個。但是有 8 個「小目標」,每個「小電影」的長度就是 12-15 分鐘。是完美讓觀眾嚐一下甜頭的長度。
另一點很重要的是,每一個「小電影」,不一定是靠「主角」引導。主角的「對手」 (反派),或是「配角」都可以引導。例如,黑武士 (Darth Vader) 引導《星際大戰》的第一段「小電影」- 他在找死星計劃。C-3PO 和 R2-D2 引導第二段「小電影」- 他們要找人傳遞 "祕密訊息"。任何角色,只要有目標,都可以引導一段「小電影」。但是,大部份還是主角或反派在引導居多。
有 Sequence Method「章節式創作法」後,我們就不用煩惱如何填滿 110 頁的劇本。只要先填滿 12-15 頁,讓角色完成他手邊的「小目標」,完成後,再寫下一個 15 頁,一段一段寫下去。但是,這樣做有一個很大的漏洞,它切割性太強了。最怕的是,每段小電影,像自己的小故事。所以,熟練 Sequence Method 後,最大的挑戰是,讓劇本沒有被切割的感覺。要如何做? 就是我們下一個要討論的主題:
Layering
Layering 「分散式寫法」,是把,故事情節、祕密、次要角色目標,分散到多個「小電影」上。讓觀眾感覺不到每段之間的切割線。沒有「分散式寫法」,你的電影,很有可能會像八個「小電影」。
《星際大戰》中的第一段,黑武士 (Darth Vader) 要找死星計劃。第二段,C-3PO 和 R2-D2 要找人傳遞 "祕密訊息"。第三段,Luke 要找 Obi-Wan ( 歐比王)。這三段的 Layering 「橋樑情節」是什麼? Princess Leia ( 莉亞公主 ) 的 "祕密訊息" 。第一段,莉亞公主把 "祕密訊息" 插入 R2 身體中。第二段,R2-D2 有點故障,Luke 只看到「片面」的 "祕密訊息" 。第三段,找到歐比王後,Luke 與他一起看「完整」的 "祕密訊息" 。
Layering 其實就是段落之間的橋樑。這個 "祕密訊息" 像橋樑一樣貫穿這三段,一點一滴被揭露。不好的編劇,會在第一段就把莉亞公主的 "祕密訊息" 整段演出來。這樣,觀眾就已經知道她說了什麼。後段故事就沒有橋樑,也沒有祕密,也沒有驚喜。
原文連結: http://scriptshadow.net/advanced-screenwriting-technique-laye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