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喜歡 分享、學習、創作 的 動畫社群!

史明輝:兒童動畫產業面面觀 -上

pic20120909_03174624.jpg

mifare kart

長期耕耘兒童創作領域的信誼基金會,2009年看見了新世代的孩子面對更多元的媒體,對話的是更動態的影像聲光,因此開辦了信誼兒童動畫獎,希望鼓勵更多創作者投入台灣兒童原創動畫領域。2015年,信誼基金會特別與AnimApp合作,為大家帶來一系列專題文章,期盼透過採訪國內資深的兒童動畫專家與創作者,將焦點聚集在這些小小動畫觀眾身上,也從各個面向進行深度剖析與討論,以幫助更多有心想投入兒童動畫的創作者。

史明輝老師,金馬獎創作短片得主,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動畫系系主任,本身也是資深的兒童動畫短片創作者,動畫產學研經驗豐富,代表作品《願快樂》在國內外大大小小的影展屢屢入圍、得獎。以下,透過老師寶貴的經驗分享與獨到觀察,將帶我們更深入地瞭解兒童動畫創作與台灣動畫產業的關係!

台灣動畫產業面面觀

台灣動畫產業早年以宏廣的2D代工為主,近年動畫代工有逐漸被3D取而代之的趨勢,但長期以來還是以代工為主體。

史明輝老師認為,這個現象主要是因為國內市場小,收視群眾有限,原創動畫回收資金並不容易,所以風險很大。台灣動畫產業在2008年政府兩兆雙星大量投注資源時雖稍有起色,但是後來政策並沒有持續下去,近年來無論代工或原創發展,其實都呈現一個萎靡的趨勢,當然,這也和全球經濟情勢有關。好萊塢這幾年動畫特效產業也是慘淡經營,裁員消息時有耳聞,大陸雖然因為政府政策的鼓勵蓬勃發展,產出巨量的動畫影片,不過成功者也極其有限。

台灣兒童動畫的創作觀察

相較於市場有限的台灣市場,國外市場大,所以相對發展蓬勃。史明輝老師指出,像是西班牙的暢銷動畫影集《我是優優 Pocoyo》,或是美國教兒童識字的《ABC好好玩 Word World》都是很棒的作品。當然,國內也有許多動畫公司有「兒童相關」的創作,像是台南2號工作室的動畫影集《小太陽》、明日工作室的《快樂星貓》系列、遊戲橘子的《水滸108》、冉色斯的《閻小妹》、酷分仔的《超毛星Choobies》、頑石的《卡滋幫》......等,很多都有本土特色,內容也別具創意。但是不是兒童動畫,或是針對哪個年齡層的觀眾,這就需要更明確的去定義清楚。

回顧史明輝老師的動畫作品中,他表示《願快樂》當初就是以親子關係出發去寫故事,然後用比較奇幻冒險的方式來包裝,製作上則交由「紅色外星人工作室」完成,後來也幸運地得到國內信誼兒童動畫獎的首獎肯定。

另一部《小水滴的奇幻旅程》則是由明日工作室所企劃,主要是針對12歲以下的兒童。這部片其實一開始沒有具體的故事,業者主要是想傳達大陸沙漠化的環保議題,於是他將本來看似教條化的內容,帶入擬人化的角色,轉化成從一顆小水珠的觀點切入,把嚴肅內容變成好玩的奇幻旅程,讓風格上、造型上都有異國風情的電影質感。此作品也和劉克襄合作出版名叫《小蜥蜴的回憶》影音繪本,獲得第五屆數位金鼎獎最佳繪本獎。此外,老師還幫明日工作室導演過另一支作品《鏡花緣之女兒國》,用皮影戲的風格去說故事,也是很有趣的嘗試。

 

不過,老師也提到,雖然說動畫一開始是設定做給兒童看的,但不代表大人不能看,完成時通常會希望所有作品都是老少咸宜的。

兒童動畫產業需要被思考與定義

不過,截至目前為止,台灣其實還沒有出現一個成功的動畫品牌案例,更不用說是專注在「兒童動畫」這一塊。

史明輝老師語重心長地說明,雖然國內觀賞動畫的人口很大,但是超過九成都是進口的作品,缺乏出口的作品,因此也不可能有動畫公司長期只經營特定區塊的動畫觀眾。另外,「兒童動畫」的「定義」也有待釐清,大家口中的兒童「層次」就分很多種,有人覺得18歲以下就是兒童,有人覺得小學以下才是兒童,還有0~6歲的學齡前幼兒,所以定義要先出來,才能針對目標觀眾去開發內容。

史明輝老師坦言,台灣目前並未把專業的動畫制度建立起來,比如﹕什麼是兒童動畫?什麼是幼兒動畫?什麼是青少年動畫?因為這關係到動畫內容,是不是要有教育功能?是不是要有價值觀的教育?很多作品會把青少年娛樂和兒童混在一起,像是美國的米老鼠、唐老鴨有時候會很暴力,那這是不是也適合兒童?還是只是文化差異?這些都需要去研究。

Mickey Gun1--article_image.jpg

相關定義確認之後,才有辦法建立起產業制度,分類找出明確市場,朝正確的方向去推動。這需要長時間的投入與耕耘,否則沒有相對收益,背後又缺乏龐大市場支持,動畫公司不可能貿然投入。因此,現在台灣看得到與兒童相關的動畫作品,背後多多少少都有政府資金在支持,就是這個原因。不過,兒童動畫確實是個龐大市場,應該積極推動,像信誼基金會非常著力於推動兒童動畫,就是希望可以讓更多本土的兒童動畫作品出現,更有市場影響力,這其實也需要政府單位和文化單位一起來支持。

史明輝:兒童動畫產業面面觀 -下

本文由 信誼基金會 贊助編撰
(Photo via Web, CC License)

HsinYi.gif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