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After Pi"並不是"Life of Pi 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續集,Life After Pi是一支紀錄片,由一個名為"Hollywood Ending Movie"的組織所製作,描述製作電影少年Pi的美國特效公司R&H宣告破產倒閉的事件始末以及後續發展,如何影響全球的特效社群,並凸顯出美國電影產業鏈的矛盾情況。影片片長30多分鍾,選在去年"奧斯卡事件"發酵的同一天2/25號做網路公映,因為影片只有英文字幕,但是內容小編看了之後覺得頗有收穫,所以就大膽摘譯
這部片,特效是由 ILM (魔幻光影工廠) 製作,特效總監是 John Knoll,其它參與的公司有 Ghost FX、Hybride、Rodeo FX 和 Base FX。 「戲劇化」&「寫實」 導演 Guillermo Del Toro 說: 我並不想拍部「技術性」的電影,我想拍部「熱血」的電影,我希望特效是「戲劇化」的,在與 ILM 溝通時,我最常用的字眼是「歌劇似的」(operatic)。 但,導演又說: 同時,我們也希望攝影和燈光是「寫實」的。我希望「攝影
費歐娜 本文採訪了《超人: 鋼鐵英雄》的導演 Zack Snyder 與 MPC 的特效總監 Guillaume Rocheron 先生,他們將分享拍片時的創作思維與工作流程。但是,在進入正題前,先給樓上的眼神殺一下吧。A good death is its own reward - Faora (費歐娜) 移動感 導演 Zack Snyder 不喜歡讓角色「吊鋼絲」,他想在大螢幕上重現漫畫中,角色快速移動的感覺 (有速度線那種) ,那是以前 Christopher Reeve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