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少年:熱血陽光瘋

愛打排球的孩子提到《排球少年》就神采飛揚,加上《排球少年!!垃圾場的決戰》票房即將破億,想搞清楚年輕人在著迷什麼,所以也跟進追劇。剛巧Netflix上有《排球少年》全系列連載,一追,不得了,就上了癮,三天內追完二季50集,完全可以想像從沒有翅膀的烏鴉到飛翔吧烏鴉蘊藏有多少的汗水與熱情。

專業,正是《排球少年》穩立不敗之地的關鍵所在,原創漫畫家古館春一本身就是排球員,對排球的專業不只是名詞孄熟而已,而是從球員心態到戰術動員在在都發揮著仙人指路的功力與魅力,熱鬧和門道都能兼顧,不懂排球的很快也能上手,原本就懂的球迷也能對進化中的技術與戰略夾議夾敘,熱烈回應,古館春一更將球場拚戰的勵志金句流利轉化成為人生和職場指南,從「不准低頭!排球是永遠向上看的運動!」、「不試試看,你怎麼知道不可能呢?」、「所謂排球,是在網這邊的全員都是夥伴啊!」到「所以我現在能做的,就是去相信大家!」在在都散發著激勵人心的正面能量,甚至每一位失誤的選手都不忘道歉鞠躬,其他隊友亦無責怪,只要打好下一球就好,諸如這種以團隊為念的向心能量,即使是用吼叫或拍打的方式來表現,都極其陽光又正面,只要走過人生道場,你都會明白那是多稀罕又珍貴的夢幻青春。

每位主角都有明顯缺點與不足則是《排球少年》重要的論述基礎,身高只有162公分的日向翔陽立志要做第一球星,從最強誘餌到最怪殺手,不但要跳得高,還要殺得狠準。偏偏基礎功很差,所以漫畫家古館春一很聰巧地給了他呱噪的熱血性格,想到什麼就說什麼,看似百無禁忌,其實又是他說到做到的生命承諾,所以失敗時一定是「可惡!」,握拳再拚後就去追求可以「Ye!」的成功快感,多話又愛插嘴的他往往是不合時宜的搞笑小丑,但是認真起來的時候,眼神中的火焰與殺氣,又有著震撼人心的力量,日向翔陽的不可預測,就如同他的快攻一般,總讓人措手不及,這是角色塑造極其不俗的功力。

正因為大家都有不足,如何自覺與成長又成了《排球少年》帶領觀眾一起前行的強大動能,其中以天才舉球員影山飛雄最具代表。他的排球資質是公認的王者,但若只會抱怨隊友跟不上節奏,配合不來,到最後就是孤單王者,空有一身好本事,沒人搭理,你做你的王,我寧可閒雲野鶴也不理睬你。影山飛雄要什麼時候才能明白排球是團隊作戰,不能單打獨鬥,甚至要激發每位球員潛力,完成超標表現,才是真正王者(這般領導領御本事,其實適用所有職場)。

排球場上沒有人願意當輸家,比賽就是追求勝利,前提之一是不要小看你的對手,漫畫家古館春一更厲害的地方在於除了聚集在烏野高中,讓即使是候補球員都有內心獨白的成長青春,更讓每一隻競爭球隊都各自在浪漫瀟灑或者剛硬頑強上擁有獨到原色,更讓彼此的競爭有著「你強我要比你更強」的志氣,正因為拚比的是志氣,沒有陰暗污濁手段,挫敗不喪志,轉彎就有希望,《排球少年》的青春書寫其實是不落俗套的陽光普照,勝利靠汗水、尊嚴與努力,不帶訓誨意味的正面能量就更能深入人心。

打諢趣味則是《排球少年》無所不在的笑點,古館春一總能活用畫面空間,讓各個角色適時發表他們對每些事件的「眉批」與「酸言」,聽起來都很像是不營養的「垃圾話」,然而搭配誇張的動作與表現,一場接一場的球賽就讓觀眾捧著肚子追逐下去,研究古館春一的斷點與構圖,對有志編劇的人都是極好的參考範本。

落葉:廢男怨女小情歌

短小精練,自成一格,又有餘韻無窮,應該是對《落葉(Kuolleet lehdet)》的最高禮讚了。

《落葉》是芬蘭導演Aki Kaurismäki在2023年的愛情喜劇。是愛情,但沒有俊男美女,透過一對平常到不能再平常的俗世男女的真誠,為「愛慕」找到更真實的書寫方式;是喜劇,但沒有插科打諢的爆笑場面,冷靜又低調將人生遇合找到讓人唇角上揚的表現方式。

《落葉》首先穿入耳朵的是賣場收銀機掃貨品條碼的聲音,沒看見畫面之前,你可能誤以為是醫院的心跳監測機,一時解讀是否正確都沒關係,最後殊途同歸,你對Aki Kaurismäki的冷式喜感都會嘿然一笑。

愛情故事的兩位主角AAnsa(lma Pöysti飾演)和Holappa(Jussi Vatanen)都是職場失意人, 工作沒有成就,只圖生活溫飽,回到住家都只有寂寞陪伴。Holappa更是無酒不歡,喝酒更不歡的困頓人生。

機緣湊巧在卡拉OK巧遇,互相都看見對方,卻拙笨到不知從何開始,好不容易開了頭,關鍵時刻總有意外,有一搭沒一搭的跌跌撞撞,就是俗世戀曲難以盡如人意的常態,兩個人只能用最笨的方式去尋找與守候愛神的迴心轉意,多少世間男女不都有這般得失計較心?卻又只能默默守候天意。

拙笨男女是Aki Kaurismäki電影中的常態,看似低限主義的簡單樸素,卻又蘊含寬厚能量,峰迴路轉之後的心靈踏實,同樣也是低調人生最豐厚的報酬。

小兒女的小情小愛雖然是全片主軸,Aki Kaurismäki卻不忘透過聲音滲透時代與愛情參數。AAnsa每天回家都會打開收音機,廣播中傳出的聲音全是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新聞報導,這些時代聲音當然是Aki Kaurismäki刻意安排的時代印痕,所有對侵略者的批判與譴責,可以視為導演留下的歷史印記,也標示著兩位主角所在的時空座標,世界混亂,人生乏味,只剩含苞待放的愛情期待才是囃一的溫暖,也是兩位主角不致於濁流沒頂的生命期待。

另外,Aki Kaurismäki也開列了一張亂世歌單,俗世男女無法對抗亂世烽火,小酒館和卡拉OK中小情歌,以及收音機裡傳來的樂音,都各有深情(中文字幕很認真地翻譯起每首歌的中文歌詞),從「Takedan kehtolaulu 竹田の子守歌」開始,歷經「Get On」、舒伯特的「小夜曲」、熱情洋溢的「Mambo Italiano」一直到最後壓軸的「落葉(Les Feuilles Mortes)」,來自世界各個角落的流行與藝術歌謠都是美麗的人生風景,那也是紅塵中人最卑微的幸福渴望,聽著歌,看著Holappa拄著枴杖前行,我們並不確定他和身旁的AAnsa會走出怎樣的人生道路,但我們見證了他們的追尋與渴盼,都會帶著光明期待走出戲院。

至於AAnsa和Holappa
在電影院中觀看的「喪屍」電影,以及出現在電影院外牆的諸多電影海報,甚至還有布烈松與高達的辯證對話,則是Aki Kaurismäki透過男女約會獻給影迷的推荐片單了。

蓋瑞奇:非紳士特攻隊

是的,蓋·瑞奇2024年新作《非紳士特攻隊(The Ministry Of Ungentlemanly Warfare)》就是一部非典型,不照牌理出牌的戰爭、情報和特攻混血電影。

混血,其實是蓋·瑞奇擅長的把戲,怎麼混?混什麼?都任由他揮灑,《非紳士特攻隊》一開始就強調根據真實故事改編,根據2016年才解密的邱吉爾時代秘密檔案,看似一本正經的時刻,就是蓋·瑞奇不正經的開始,例如:邱吉爾的銀幕形象早已定型,Rory Kinnear飾演的邱吉爾,身材和雪茄都小了一號,講話的氣勢更是弱了一截,而且坊間早已用「首相」一詞形容英國最高行政官,電影卻以「總理」稱呼,再加上主導這場秘密行動的英國情報官員名叫Ian Fleming,你馬上就會耳朵一尖,他不就是一手創造007情報員的小說家伊恩.弗萊明 (Ian Fleming)嗎?而且介紹自己姓名的方式是:「Fleming,Ian Fleming」完全就是仿製007詹姆士、龐德的著名口條:「Bond,James Bond)」……這些細節其實都在提醒觀眾出戲,別認真,真實故事到底有多真實?稗官野史從來就比歷史有趣得多。

《非紳士特攻隊》的關鍵核心在於面對納粹威脅,英國精英大都悲觀認定對戰必敗,尤其是神出鬼沒的德國潛艇部隊U-boat更是重創英國海軍的秘密武器,邱吉爾想要美軍參戰,得先去除U-boat威脅,所以只得委任非典型的情報員進行秘密任務,成功沒賞,失敗必死,於是天生反骨的Gus March-Phillips(Henry Cavill飾演)臨危受命,自組特攻團隊,深入德軍基地執行任務。

《非紳士特攻隊》本質是部暴力喜劇片,特攻隊有射箭天才,也有爆破高手,除了插科打諢,總是談笑用兵,手舞足蹈間,強虜飛灰湮滅,把正規英軍打得落花流水的德軍,面對這群特攻戰士個個像是白癡廢人,任意殺剮,毫無抵抗能力,這種劇情設定,讓每一場暴力都像華麗舞蹈,讓每一幕動作都散發喜劇能量,無須緊張,更無須懸念,早期的007不就是過關斬將如入無人之境的瀟灑英雄嗎?而且動作戲越是行雲流水,觀眾的滿意爽度就會更加狂猛飆漲,差別在於歷任007都沒留鬍子,蓋·瑞奇的007Henry Cavill可是有滿口大鬍子,大家都不按牌理出牌,觀眾才會覺得新鮮,至於是不是有趣?就看個人品味了。

《非紳士特攻隊》有歷史背景,但光靠一艘U-boat就能改變歷史?參考就好,不必太認真,蓋·瑞奇的幽默與魅力就在他會突然來個急轉彎,他提供的另類選項能讓觀眾拍手歡呼,那就是鬼才之鬼了。

念念眷村:文學的雕刻

因為,當年國防部有過的八百多個眷村多數已經拆遷。而且,第一代,大半凋零;第二代,開枝散葉;第三代,漸漸淡了。只有文學家的文字還雕刻著昔日光景、聲影與故事,雖然,不讀書的人越來越多,離文學也越來越遠。

黃玉珊與陳堯興聯合執導的《念念眷村-文學裡的眷村故事》,試圖留住已經淡薄到比黑白老照片還蒼白的眷村往事,就算房舍已殘,住戶也雲散,眷村畢竟曾經是1950-1980特殊時空下的台灣故事,不該忘,也不能忘。

電影採集、也訪問了司馬中原、瘂弦、洛夫、袁瓊瓊、朱天心、蘇偉禎和張啟疆、封德屏和陳芳明等作家分享記憶與故事,他們會寫也會說,繪聲繪影建構那個窮困年代的吉光片羽,然而紀錄片起步晚,未能即時留下眷村空間與聲音的多元情貌,徒留唏噓。

還好,作家們回憶起左鄰的山東腔,右壁的湖南音,前有廣東,後有貴州,大雜院式的眾聲聲喧嘩,簡直就像是1949年後的一闕台灣交響樂。至於張啟疆形容村頭村尾穿牆而來的各式打呼聲,似砲彈四射,又似夢魘亂彈,更是薄牆矮房難以迴避的共鳴箱,當然都是極其珍貴與特殊的眷村特色。

這個聲音特質其實也替台灣主體文化與所謂的台灣聲音做出更開闊的註記:黑熊和雲豹的吼聲,當然是台灣的聲音;南島裔族的吟唱人聲同樣也是;後來的荷蘭語、西班牙語和日語也各自在不同時空座標留下聲音印刻,閩客先人以來自中各省的南腔北調,同樣也是四百年來的時代聲音。來到21世紀,台灣的聲音又多了印尼、菲律賓、泰國和越南的東南亞之聲,台灣快步邁向明天的此刻,聲音的多元性有如陣陣波濤洶湧而至,捲起千堆雪。

原初,眷村只是政府安置八十萬國軍的權宜之計,政治現實與悠悠時光讓過客落腳生根,讓無墳可拜的遊子也有了族譜牌位,血緣融合,族群攜手,眷村的消失或轉型也是一頁台灣文化演進史。

三月二十八日辭世的齊邦媛教授是最早標示「眷村文學」的文化導師,第一代的軍中作家或許偏多「失根懷鄉」之思,第二代作家則多了「本色深耕」的銳猛傲氣,都用生花妙筆刻劃出時代面容,再也不是陌路異鄉人,翻滾交融成為台灣文化不可或缺的記憶DNA。

透過文學家的筆與口,《念念眷村》精練又富魅力地提煉出舊日風華,從飲食到習俗,從封閉、對抗到開放、匯融,就算建築已經隨時代巨輪遠行,文學和影音仍將眷村記憶揉成時間膠囊,留待後人撿拾回味。

越南舊事:莒哈絲情人

莒哈絲對聲音的幽微記憶,有她獨到的纖細,除了讓她頭疼的咯吱咯吱木屐聲,以及很尖,有如叫喊的中文,還有被有縫的百葉窗和棉布窗簾所隔開的室內寂靜。
莒哈絲在1984年發表「情人」,書寫她對1930年代的越南回憶。

2024年站在河內老街,莒哈絲的聲音記憶已然被轟隆隆的汽機車聲音,以及從未停歇的尖銳喇叭聲取代,悶熱潮濕的空氣黏蹭在肌膚上,當街烹煮的各式食物氣味,擁擠在鼻尖前端。城市人口倍增,製造的聲音比蜂鳴器更喧噪,撲鼻的辛辣氣味讓人直想逃離。

很難想像,這座城市十年前還不准市場交易,十年累積,已然人車爭道。

在二樓陽台喝咖啡的異國情侶,應該不會在意這種混亂,隔壁的畫廊乏人問津,陽台上披曬的衣服寫著生活的必要。

亂歸亂,雜歸雜,居民自有因應之道,下棋的人蹺腳下棋,仔細看,紅軍將士象,黑軍也是將士象,沒了帥,也沒了楚河漢界;等著客人上門的女孩認真滑著手機,她有的是青春;三輪車悠悠行,摩托車左閃右鑽,紅轎車昂然呼嘯…….城市以不同速度向前行。

小說出版八年後,Jean-Jacques Annaud拍成了電影《情人》,宣傳焦點都集中在梁家輝和 Jane March 的肉體交纏,莒哈絲對印度支那的鄉愁與往事追憶,悄悄退居背景,可惜了仔細考據和重現的美術與服裝,曾經黯然銷魂的青春魅力亦隨著Gabriel Yared 漫長而幽緩的主題樂音退散。

宮澤理惠:遊園再驚夢

宮澤理惠主演的電影都不應該錯過,少女半百各有風情,而且越陳越香。

那天重逢楊凡導演,讓我看了四張《遊園驚夢》4K全新修復版的新款海報,「你喜歡哪一張?」

我對王祖賢沒意見,楊凡初選出來的海報有旗袍女裝和西服男裝兩款,恰是她在片中游移男女兩性間的角色,帥氣逼人,也是她告別影壇的最後身影。

只是《遊園驚夢》的宮澤理惠光彩奪目,近看側看全是美,左看右看遠看近看,我剔除了王祖賢的身影,選了宮澤理惠單獨一款的海報。

楊凡笑了:「修復版我還恢復了宮澤理惠的日語發音。」這句話吊足了我胃口,記憶中,宮澤理惠在片中唱起名曲「罩羅袍」,雖是對嘴唱做,然而崑曲絕美,畫面繽紛,看著聽著就出了神,沒管她是對嘴或原唱,而且佩服楊凡竟然想到請日本女星來詮釋杜麗娘,《牡丹亭》是夢中異世界的陰陽戀曲,華人女星攜手日本女星的異性/同性愛慕,不也是另一款異世界的化學爆炸?

「別急,不要再看過去的DVD了,」楊凡知道我急著想一窺究竟,「一定要在大銀幕看,下次我帶DCP來,包廳戲院,邀集同好一起來看。」

宮澤理惠在25歲的黃金時刻拍下了秀麗曼妙的《遊園驚夢》,不但註記了杜麗娘的世紀倩影,也為宮澤拿下了莫斯科影展最佳女主角,成就了她的演藝高峰。

「你在她最好的時光,留住最美的她!」這句讚美辭,楊凡只同意了一半,「即使年過半百了,即使鬼才導演石井裕也在新片《月光之下》(台灣譯作《月》)中拍出了宮澤憔悴內傷的身影,但她實在太強大,太會演了。」提起宮澤理惠,楊凡眼中滿是孺慕光芒。

初出道時,宮澤理惠是公認的「漂亮娃娃」,青春嫵媚,迎風招揚;中年後才為「風華」找到內在肌理,不論選戲或表演無不更加得心順手,從《黃昏清兵衛》、《東尼瀧谷》到《紙之月》,演一部就讓人驚嘆一部。「你一定要趕快找到《月》,你會更佩服她。」楊導演喝完咖啡後,再一次叮嚀我。我當然一再點頭。

楊凡早上傳來最後選中的三款海報,看著珠鈿翠艷,衣錦花紅的各款濃煙飽滿,我回電給楊凡:「銀字笙調,心字香燒。」

又是一年春來時,流光容易把人拋。還好有電影,還好有4K修復,還好有楊凡一輩子的堅持,「良辰美景」無須怨嘆「奈何天」,「奼紫嫣紅」也不會歸位「斷井殘垣」。

楊凡另外送給我一幀粉色英文海報,註明:for your eyes only.而且還是世界獨家,就恕我藏私,不跟大家分享了。

外放特務組:慢馬人生

一方面是他衣著邋遢,從來沒洗澡,也沒有換衣服,挺個大肚子,極盡窩囊之能事;另一方面,嘴巴不停吃東西,還沒細嚼,就滿嘴食物和你對話,三不五時還會放個屁,因為結腸有病變。總而言之,他的外貌與德性完全顛覆了英國情報員的華麗想像。

他是不成才的英國軍情五處(MI5)情報員,他更不是007,沒有殺人執照,也沒有新式武器,手下全是敗兵殘勇,全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loser,長官當他們是狗,偶爾處理一些雞毛蒜皮或狗屁倒灶之事,犧牲他們也不會心疼。

Apple TV製播的《外放特務組(Slow Horses)》是近年來最精彩的英式偵探喜劇。一群看不見明天的阿貓阿狗,全在Gary Oldman飾演的Jackson Lamb呵護下跌跌撞撞敗中求勝,所有的峰迴路轉都有著意外驚喜,這位看似窩囊的癟三其實大智若愚,就是有本事洞察機先,時勢分析和人心研判都有獨到之處,他和軍情五處副處長Kristin Scott Thomas的對手戲更是精彩,他的本事她最清楚,他的能耐她最了解,感覺上就是時運不濟的「鳳雛」,終日遊手好閒,好吃懶做,真有要事臨門,「老驥伏櫪」的他頓時就「動如脫兔」。

這麼厲害的角色何以外放閒廢?人生就是有很多轉不過去的關卡,長官爭功諉過,拿屬下墊背的惡劣,看得太多太透徹,反而更像是隻母雞捍衛著這群辦事不牢的菜鳥。

然後,他的手下繼續凸槌,繼續惹禍,嘴上罵歸罵嫌歸嫌,有他縱橫帷幄,即時調度支援,不是英雄的英雄總是能完成狗熊志業。

要槍戰有槍戰,要暗殺有暗殺,電子追蹤也很有一套,該有的動作戲《外放特務組》更是絲毫不打折扣,這群慢馬不能一帆風順,卻又能夠即時圓得回來,劇本環扣之嚴謹,對白之犀利辛辣,都是英式戲劇的標準示範,更艱難的是,緊張歸緊張,最後總讓人鬆一口氣,帶著微笑,期待著第四季能再攀高峰。

別叫我賭神:老套不耐

主題曲通常分兩種:原創或現成。

1960-1980年代的台灣電影,習慣無片不歌,作曲家為電影量身打造主題曲,情緒與韻味都極迷人,甚至歌曲搶先一步上市打歌,觀眾已經琅琅上口,再進戲院大合唱,也是昔日觀影樂趣,從「庭院深深」、「月滿西樓」、「晚秋」、「我是一片雲」、「成功嶺上」、「橄欖樹」、「搭錯車」到「最後一夜」無不帶著觀眾歡聲齊唱,而且唱到盡興唱到滿。

歌紅了,電影一定沾光受益,你不會忘記《鐵達尼號》的「My Heart Will Go On」,《新娘百分百》的「How Can You Mend A Broken Heart」和「Ain’t No Sunshine When She Is Gone」,就算是老掉牙的芭樂名曲,擺對位置一定煽情又催淚。

香港電影《別叫我賭神》意外出現了,林煌坤填詞。劉家昌作曲的「我找到自己」,透過歌詞委婉呼應了男主角吹水輝(周潤發飾演)沉迷賭博,導致妻離子散,最後自閉症兒子回到身邊,縱有萬般不適應、不情願,往事一幕幕湧上心頭,浪子終於回頭。

我不知道潘耀明導演對這首曲子有什麼特殊情感?或許是懷念老香港曾經有過的醇厚友情,畢竟周潤發經營的是「三友」老派理髮廳,兄弟相挺的赤子之情,渾厚又醇鬱。重新聽見三四十年前的流行名曲,乍聽之下是有老友重逢的驚喜,但是細聽歌詞,赫然發現根本就是劇情素描:
我往哪裡去 
才能找到自己
過去已成回憶 
我迷失在痛苦裡

我往哪裡去 
才能找到自己
過去讓他過去 
我不再迷失這裡

我再不要彷徨癡迷 
我再不要黯然無依
啊~ 我找到失落的過去」

明明「我找到自己」是老歌,卻像是量身縫製的主題曲,百分百註記著主角心情,誰說不宜?問題在於《別叫我賭神》一切都too predictable(可以預見),袁詠儀安排父子相認,一定重病纏身;得知自閉症兒子過目不忘,一定拉他進賭場;兒子逃跑比誰都快,一定可以參加長跑比賽…….看見上文,就知下文,也就難有驚喜,《別叫我賭神》的困境就在於轉折無驚喜,素描太著相,一切明明白白,就沒了讓人咀嚼回味的餘韻。

周潤發和袁詠儀都演得輕鬆自在,其他角色相對刻板,加上大量的風光畫面,電影創作核心就更混沌雜亂。

歌曲用得巧,如虎添翼,反之,就只有啞然失笑了。

瓊拜雅:歌者情人母親

歌選對了,電影就活了,音樂會同樣也活了。

1969年8月14日,Joan Baez搭乘直昇機抵達Woodstock (胡士托)音樂節現場,8月15日凌晨一點左右上台演唱。

那時,她已經懷胎六個月,大腹便便。那年3月26日,他剛和反戰和平前鋒David Harris結婚,那年七月,David 就因拒接兵單,拒絕入伍報到被捕,入獄服刑20個月。

Joan Baez 原本就關心社會議題,1967年十月,反對越戰的她,她因為阻擋年輕人入伍報到被捕,在獄中認識志同道合的David Harris,很快就成為主張素食的反戰俠侶,熱戀三個多月就結婚了。

丈夫被捕了,肚中有孩子,Joan Baez孤單但不脆弱,她知道自己動見觀瞻,選曲都有深情,不論是「I Shall Be Released」或者是「Swing Low Sweet Chariot」,台下觀眾都明白「coming for to carry me home」的深情期許,壓軸的最後一首歌,更要求觀眾一起和她合唱「We Shall Overcome」,這是他獻給獄中夫婿 Harris的歌,歌詞中不只強調「…….
We shall overcome, someday
Oh, deep in my heart
I know that I do believe
We shall overcome, someday」,另外還有
We shall be alright」
「We shall live in peace」
「We are not afraid (oh Lord
)」三段副歌,都在高聲宣示:「We shall overcome, someday!」

那天凌晨,她是勇敢妻子,偉大母親,更是傳奇歌者。

紀錄片《瓊拜雅:三重人格》沒想像我這樣細說重頭,只讓大家看見也聽見挺著肚子的Joan Baez唱著「We Shall Overcome 」,光是此景此曲,就讓我熱淚盈眶。

她唱給愛人同志,唱給自己,唱給孩子,唱給相信她的歌迷。無需做功課惡補那段歷史,她的眼神、姿態和歌聲,說完了所有該說與想說的話。

然而,相愛容易相處難。革命感情值得終身想念,卻不代表一定天長地久。1973年她們和平分手,沒有惡言,沒有八卦。在交會時互放過光亮,這一生已經足夠。

那位在1969年在媽咪肚子裡,陪著母親站上胡士托音樂節的孩子Gabriel,2019年也陪著母親來到告別巡迴演唱會的終點站:馬德里,親自見證母親整整半世紀(對他是50年,其實超過60年)的歌唱風華。幸福啊!

紀錄片《瓊拜雅:三重人格》省略很多細節,在片段縫隙中藏有很多生命密碼,值得喜愛Joan Baez的歌迷細細探尋。

2003年Joan Baez在專輯「Dark Chords On A Big Guitar」中演唱了「In My Time Of Need」這首歌,Ryan Adams 填的歌詞描述挫敗人生大旱盼雲霓的向主祈禱文,有怨卻無悔,還有信念,還有祈願,有如她的一生奮鬥,歌詞如下:Will you comfort me in my time of need?在我需要的時候,你會安慰我嗎?
Can you take away the pain of a hurtful deed?
你能帶走傷心事造成的痛苦嗎?
‘Cause when we need it most, there’s no rain at all
因為我們最需要的時候
總是得不到一絲雨滴
And dust just settles right there on the feed.
總是大旱又蒙沙塵
Will you say to me a little rain’s gonna come?
When the sky can’t offer none to me.
當天空一片乾旱時,
你會應許我些許及時雨嗎?
I will come for you when my days are through
And I’ll let your smile just off and carry me.
當我的歲月將盡時,我會走向你
讓你的微笑帶領我。

Joan Baez的人生起起伏伏,跌跌撞撞,一生勇敢逐夢,卻也不時心碎,但是她的歌聲一如她的正能量,永遠能帶給聽眾溫暖支持,讓她的微笑帶領前行。這部紀錄片《瓊拜雅:三重人格》,讓我思前想後,從她的歌聲中看見,也聽見了光。

series-098

異星謎變:平行宇宙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ZpHUSDeT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