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喜歡 分享、學習、創作 的 動畫社群!

5 招讓你的 Matte Painting 更上層樓

文章出處:5 Ways to improve your Matte Painting / 原作:Bobby Myers / 翻譯:Vlad K 我想在台灣大概不多人對 Matte Painting 有興趣,所以這篇是譯給我自己和有點興趣的朋友看。 簡單介紹 Matte Painting Matte Painting 是電影特效的始祖,用以創造在現實中難以被實現或太昂貴的環境及背景,第一次被使用於一百多年前的電影工業,如今則被更廣泛的使用在各項領域如遊戲、電視或攝影後製。最早的 Matte Pa

電影產業的合成師工作內容為何?

大概從自身經驗出發去描述電影產業的合成師(簡稱:Comp)所負責的內容,也因為我去過的公司還不算多,應該每間公司流程、文化都不太一樣,僅供參考。 合成 是整個後期靠近收尾工作的職位,我認為也是在履歷、經歷上,屬於倒吃甘蔗的職位,初期畢業找合成的工作會有些辛苦,可能要有些耐心,所以,大部份人都是從最基礎的工作,像是:挖出畫面需要的東西(Roto)、塗掉畫面不要的東西(Paint) 起家。 假如從一部電影案子的開始到結束整個來看,合成主要負責的工作又大致上可分為: 前期 1. 輸出各種處理過的實拍

合成師 與 特效流程

  作者:Scanline VFX 合成師 謝宗穎 合成師比例 Ratio 合成部門是動畫公司中,一個比例相當大的部門。以加拿大來說,大公司的合成部門人數可佔 60-70%,小公司甚至可高達 90%。大公司就像我現在待的 Scanline VFX,人數大約 100 多人,案子量大時可以到 400 人。因為都是作電影,特效量大,3D + FX 的編制也比較大。小公司指 30-40 人作電視劇的公司,特效量低,可能 3-4 個人就要包辦全部的 3D + FX。 作業流程 Pipeline

《加州大地震》San Andreas - 金門大橋繩索特效 講解

最近開始請教一些同事,以前的一些酷炫鏡頭是怎麼做的。吃飯時聊到的金門大橋繩索特效,想不到是用我許久之前開發的一個 Thinking Particles 外掛去完成的。完成這卡的有名 TP 藝術家叫 Will Wallace,而這個工具的原型是來自 TP 特效大師 Joe Scarr,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這卡的幕後製作: 幕後製作 看過《加州大地震》的朋友應該對於海嘯揚起一艘貨輪,貨輪再把金門大橋給打斷的那一幕有印象吧,那也是 ScanlineVFX 完成的鏡頭之一。當然海嘯的部分是

《加州大地震》San Andreas - 漂流物特效 講解

《加州大地震》的後半段,大海嘯打進城市後,有許許多多的殘骸碎片漂在水面上,而且,隨著巨石強森夫婦開船尋找他們女兒的同時,這些漂流碎片會與水面、船身、及建築物之間產生許多互動。(一) 如何讓這些漂流碎片自然的漂在水面上,以及 (二) 要如何加快碎片碰撞模擬的速度,成了我當時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一) 如何讓這些漂流碎片自然的漂在水面上 首先,我結合了我們以 Thinking Particles (簡稱TP) 為基礎而開發的 RBD (Rigid Body Dynamics) 系統,以及我們公司

都是電腦特效的錯!?

最辛苦、做得最好的反而不會被注意,這大概是所有特效人都有的心酸與驕傲吧! 電腦特效,大家對當代電影一個既愛又恨的名詞。沒有電腦特效,就沒有每年暑季熱熱鬧鬧上天下海射來射去的強檔片。對電影前景憂心的人士則說觀眾胃口已經被電腦特效養大,沒有電腦特效就沒有票房,沒有票房就不再鼓勵原創、小品的精美電影。尤其是那些特效又粗製濫造爛的電影,根本在謀殺電影這項藝術…. 對於這個說法,YouTube上火紅、好笑又專業的特效團隊"火箭跳(RocketJump)" 他們的老大 Freddie Wong分享他對於當
 Back to top